
这项跨国1期临床试验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六个中心开展,针对15名最大耐受剂量降脂治疗仍效果不佳的难治性患者。研究采用剂量递增设计,从每千克体重0.1毫克逐步提升至0.8毫克。
结果显示,接受最高剂量治疗的4名患者,60天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平均降低48.9%,甘油三酯水平降低55.2%。更关键的是,高剂量组ANGPTL3蛋白水平降幅达73-80%,证实基因编辑在肝细胞中广泛生效,且所有受试者随访期间效果持续。
机制创新:脂质纳米颗粒递送,模拟天然保护突变
研究团队从自然现象获得灵感:携带ANGPTL3基因功能缺失突变的人群,终生保持较低胆固醇水平且心血管风险显著降低。CTX310通过脂质纳米颗粒包裹CRISPR-Cas9系统,静脉注射后由肝细胞特异性摄取,精准编辑ANGPTL3基因,模拟这种天然保护机制。
与传统需要定期输注的抗体药物不同,基因编辑一旦完成,被编辑的肝细胞将持续存在,理论上可实现一次性治疗、终生受益。该疗法同时靶向低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是目前唯一能同步显著降低这两类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的治疗方案。
应用前景:从罕见病迈向大众健康的里程碑
研究首席 investigator、克利夫兰诊所预防心脏病学专家卢克·拉芬表示:“从慢性疗法转向一次性治疗,将是一场革命。”目前全球约十几家公司正在开发针对高胆固醇的基因编辑疗法,标志着该技术正从罕见病拓展至常见病领域。
尽管前景广阔,专家强调从15人试验到广泛应用仍需谨慎。脱靶效应、长期安全性及治疗成本是主要挑战。美国FDA建议对接受体内基因编辑治疗的患者进行长达15年随访,确保安全性。
这项研究代表了基因编辑技术的范式转变。从2012年技术诞生,到2023年首个疗法获批,再到如今进军心血管领域,基因编辑正逐步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的跨越。虽然前路漫长,但一次性治愈高胆固醇的愿景已初见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