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 > 中科院团队开发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 抗原密度难题获突破

中科院团队开发肿瘤免疫治疗新技术 抗原密度难题获突破

发布时间:2025-09-27 08:45:11 相关企业:
       2025年8月12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韩硕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高强教授团队合作,在《自然》杂志发表创新性研究成果。该研究提出了一种名为PATCH的新技术,通过近邻标记方法在肿瘤细胞表面主动创造高密度抗原,有效解决了免疫治疗中抗原密度不足导致的疗效不稳定问题。

 

技术原理与创新突破
       研究团队创新性地将化学生物学中的邻近标记技术应用于肿瘤治疗领域。该技术通过设计可由红光或超声波激活的邻近标记酶,将其与肿瘤抗原抗体偶联,从而精准靶向肿瘤细胞表面。在红光或超声照射下,酶被激活并催化FITC探针与邻近细胞表面蛋白共价连接,实现在极小范围内快速生成大量密集的FITC抗原。
       这种被命名为PATCH的技术,核心创新在于将传统的"发现抗原"思路转变为"创造抗原",通过在肿瘤局部主动构建高密度抗原簇,显著增强免疫细胞的识别和杀伤能力。
 
实验验证与疗效展示
       研究团队在多种小鼠实体瘤和人源化肿瘤模型中验证了PATCH技术的有效性。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靶向策略相比,PATCH技术产生的抗原强度高出10至30倍。该技术不仅能快速彻底清除原发肿瘤,还能产生强大的远端效应,对未直接处理的远端肿瘤也产生抑制作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该技术成功诱导了持久的免疫记忆,有效防止肿瘤复发。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患者来源的肿瘤片段实验中,PATCH技术显著增强了T细胞的抗原特异性反应,展现出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
 
技术优势与应用前景
       PATCH技术具有三大显著优势:首先,通过对抗原密度的数量级放大,突破了自然抗原表达的限制;其次,红光与超声的选择性激活赋予了空间分辨率,显著降低脱靶风险;最后,该方法不依赖特定抗原的天然高表达,理论上可推广至广泛的免疫调控路径。
       这项研究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全新的技术范式,不仅为解决抗原密度不足这一长期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也为开发更安全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开辟了新方向。随着进一步研究推进,该技术有望为更多肿瘤患者带来治疗希望。

注: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辽ICP备2024027922号-3 备案编号:辽网药信备字(2025)00206号 淘药网 医无忧 您身边的淘药专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