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微露,全国人大会议中心门前已车水马龙。2025年国家医保谈判进入第二天——备受瞩目的“肿瘤专场”正式开启。贝达、艾力斯、阿斯利康、礼来、罗氏等30余家药企代表齐聚一堂,在初冬的寒风中展开一场关乎药品准入的激烈博弈。
礼来中国区总经理德赫兰、阿斯利康副总裁黄彬、贝达药业资深副总裁万江等行业领军人物相继现身,将这场年度医药盛事推向高潮。与往年相比,本届肿瘤专场不仅参与企业数量创新高,更因双抗、ADC、CAR-T等前沿疗法同台竞技而显得格外“重量级”。上午的血液肿瘤专场与下午的实体瘤专场,几乎囊括了当前肿瘤治疗领域最具突破性的创新成果。

作为创新药竞争的核心战场,血液肿瘤领域率先拉开战幕。罗氏、强生、阿斯利康、礼来等跨国巨头与恒瑞、诺诚健华等本土创新企业展开正面较量。
罗氏携全球首款针对复发或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CD20/CD3双抗格菲妥单抗重磅登场。值得注意的是,罗氏为其选择的参照药正是自家CD79b ADC药物优罗华,或将上演“自我革新”的精彩戏码。
强生则带来两款first-in-class双抗产品——GPRC5D/CD3靶向的塔奎妥单抗与BCMA/CD3靶向的特立妥单抗,直接对标单价高达116万元的CAR-T药物伊基奥仑赛。双抗疗法凭借其可覆盖更广泛患者群体的优势,有望重塑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格局。
BTK抑制剂战场同样硝烟弥漫。阿斯利康带来阿可替尼片剂与胶囊剂型,其中新申报的片剂体积缩小50%,显著提升患者服药便利性。礼来的匹妥布替尼则瞄准BTK抑制剂耐药后的治疗空白,成为全球首个可用于既往接受过共价BTK抑制剂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创新疗法。
本土药企精准突围,差异化战略抢占市场
面对跨国药企的强势进攻,本土创新药企展现出精准的市场洞察能力。恒瑞医药主打林普利塞片续约谈判,巩固其在PI3Kδ抑制剂领域的市场地位。诺诚健华除奥布替尼片新增适应症外,更携CD19单抗坦昔妥单冲击商保目录。
诺诚健华的市场策略尤为巧妙——其坦昔妥单抗瞄准“联合来那度胺治疗复发或难治且不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的DLBCL成人患者”这一细分领域。数据显示,中国DLBCL市场规模达数亿元,其中大部分复发患者正属于“不适合ASCT”人群。相比CAR-T与双抗,单抗疗法的成本优势更为明显,为本土药企差异化竞争提供了成功范本。
创新支付机制破局,商保目录成第二战场
与往年不同的是,本届国谈首次出现医保目录与商保创新药目录同步谈判的新格局。罗氏的格菲妥单抗申报医保目录,而强生的两款双抗则选择商保创新药目录,反映出企业根据不同产品特点选择差异化准入策略的新趋势。
这种双轨制谈判机制,为高价值创新药提供了更灵活的市场准入路径。对于年治疗费用动辄数十万元的前沿疗法,商保目录可能成为其在实现大幅降价前的重要过渡渠道。这也意味着,中国创新药支付体系正在向多元化、多层次的方向加速演进。
随着谈判进入关键阶段,这场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战役,将继续牵动整个医药行业的神经。创新与可及性的平衡之道,正在谈判桌上悄然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