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 > 警惕药物"隐形磷"!高磷血症患者当心90%吸收率的隐藏风险

警惕药物"隐形磷"!高磷血症患者当心90%吸收率的隐藏风险

发布时间:2025-11-11 08:33:04 相关企业:
隐藏威胁:药物成高磷血症"隐形推手"
       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与高磷血症的艰难抗争中,一个常被忽视的威胁正悄然潜伏——药物中的"隐藏磷"。这些在制药过程中添加的磷酸盐,作为活性成分、赋形剂或反离子,其人体吸收率高达90%-100%,成为影响血磷控制的潜在风险源。
 
       对肾功能正常人群而言,这些微量磷通常不构成威胁,但对肾功能受损患者,这些"隐藏磷"会持续累积,显著影响血磷水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多重用药"现象,若长期服用的处方药中含有磷酸盐,多重用药与多粒用药可能使每日磷摄入量达到甚至超过KDIGO推荐标准,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隐患。
 
风险管控:三招构筑安全用药防线
       面对药物中隐藏的磷风险,患者需要建立全方位的防护体系。首要措施是在就诊时主动告知医生自身的肾功能情况和血磷水平,确保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能够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保持完整的用药记录同样至关重要,这包括处方药、非处方药和各类营养补充剂,为医疗团队评估总磷摄入量提供准确依据。
       专家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当定期审查用药方案,与医生或药师共同评估每种药物中可能含有的磷成分。对于必须使用的含磷药物,可探讨是否存在更低磷含量的替代药品,或调整用药方案,从源头上减少磷的摄入。这种主动式的用药管理,能有效降低因药物导致的磷负荷增加风险。
 
科学降磷:合理选用磷结合剂是关键
       当饮食控制难以维持血磷水平时,药物干预成为必要手段。临床指南建议,慢性肾脏病G3a-G5D期患者在合理控制饮食后,如血磷仍进行性或持续性升高,应开始药物降磷治疗,目标是将血磷水平控制在0.87-1.45 mmol/L的正常范围。
       磷结合剂作为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降磷药物,通过促进肠道内磷的排泄来降低血磷水平。目前主要分为含钙磷结合剂和非含钙磷结合剂两类。其中,含钙磷结合剂包括碳酸钙和醋酸钙,非含钙磷结合剂则主要包括司维拉姆、碳酸镧和蔗糖羟基氧化铁等。基于安全考虑,临床建议优先选用非含钙磷结合剂,以降低高钙血症及血管钙化风险。
 
创新方案:司维拉姆提供多重获益
       司维拉姆作为一种不被吸收的磷酸结合交联聚合体,因其不含钙或任何其他金属元素的特性,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独特优势。该药物含有多个氨基基团,能在肠道内与磷酸分子特异性结合,有效阻断磷酸盐的吸收途径。
       研究表明,司维拉姆不仅能有效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清磷浓度,避免增加钙负荷,还能显著降低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此外,该药物还具有降低血清脂质水平、减少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标志物的额外获益,为患者提供多重保护。
 
       专家强调,高磷血症的管理需要多管齐下,在严格把控饮食磷摄入的同时,必须警惕药物中隐藏的磷威胁。通过提高认知、加强医患沟通和科学选药,患者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血磷水平,降低心血管钙化、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注: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辽ICP备2024027922号-3 备案编号:辽网药信备字(2025)00206号 药智库 淘药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