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可替尼是一种口服的Janus激酶抑制剂,在医疗领域有着重要作用,它主要用于治疗骨髓纤维化,被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还被用于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多种疾病,其作用机制独特,是抑制JAK1信号通路,是抑制JAK2信号通路,进而调节免疫反应,以此调节造血功能,最终达到减轻相关症状的效果。
在骨髓纤维化治疗进程里,芦可替尼起着重要作用,它能显著缩小脾脏体积,进而改善盗汗、骨痛、疲劳等一系列全身症状,临床研究明确示出,约有40%-50%的患者用该药后,脾脏长度减少幅度超50%,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明显得到提升。
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来讲,在患者呈现出对羟基脲不耐受或者耐药这种状况的时候就可以把芦可替尼当作二线治疗的选择方案,它能够有效地控制血细胞计数,并且还能降低血栓风险,给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以及希望 。
使用芦可替尼之际,要对血常规做严格监测,该药物寻常不良反应有血小板减少,有贫血,还有中性粒细胞降低,通常状况下,这些不良反应能借助剂量调整来进行管理,除此以外,其他潜在风险含感染风险增加,血脂出现异常,皮肤癌风险有升高态势,在治疗以前,要完成结核筛查,肝功能评估等一系列基础检查。
剂量要进行个体化的调整,起始剂量一般依据血小板计数来定,当血小板超过200×10⁹/L的时候,可用20mg每日两次,要是血小板处于100 - 200×10⁹/L之间,那么剂量就要减至15mg每日两次,在服药期间需要定期随访,第一个月建议每2 - 4周检测血常规,等病情稳定之后,可将复查间隔延长至每8 - 12周。
要特别注意的是,芦可替尼无法从根源治愈原发病,它主要是当作控制症状的长期管理办法发挥效用。停药时,要依一定步骤逐步减少药量,若突然中断用药,极可能致使症状反弹。对妊娠期妇女来讲,除非经全面评估确定获益远超风险,否则不建议用芦可替尼 。
近年来,医学研究持续深入。芦可替尼在特发性皮炎、白癜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里的应用进一步拓展。然而,要注意这些应用当前属超说明书用药范畴。在实际临床使用进程中,必须谨慎开展评估,综合诸多方面因素权衡利弊后再做决策。
存储芦可替尼之时,需保持室温环境,要确保温度适宜,还要保证温度稳定,与此同时,要格外注意避免潮湿环境,因潮湿有可能对药物的稳定性产生影响,进而会影响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所以,要妥善进行存储地点选择,保证药品处于良好的保存条件之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