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预警:年度警示药品已超千个
据统计,江苏省在2025年保持高频预警节奏,每月发布2至6批价格预警名单。截至当前,全年被点名预警的药品总数已达1009个。
从月度分布来看,3月为预警高峰,单月预警药品达230个。一至三季度预警数量分别为244个、176个和240个,整体维持高位波动态势。在预警等级方面,被标记为黄色预警的药品数量最多,红一星、红二星和红三星预警药品依次递减,显示监管部门采取差异化处置策略。
全国联动:立体化监管格局形成
2025年第四季度,药品价格治理进一步深化,国家与地方层面形成监管合力。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将于10月27日在上海开标,55个大品种的竞争将进一步压缩价格虚高空间。
在省级层面,河北、内蒙古、山西等地已正式发布药品挂网新规,20个省份同步公布征求意见稿,重点破解省际价格壁垒问题。国家医保局正在建设全国挂网药品价格一览表,对异常价格予以标识,目前已推进8批药品价格风险处置,督促566家企业调整726个药品品规的价格。
针对零售终端,国家医保局印发专门通知,加强对定点零售药店“阴阳价格”的监测处置,强化部门协同和飞行检查。技术赋能方面,全国已有29个省份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线定点药店比价小程序,实现药品价格透明化比对。
与此同时,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制度,对围标串标企业按最高失信等级顶格评定。地方层面也呈现差异化治理特色,中成药价格治理在多地同步推进,新批次中成药全国联采准备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上海等地已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每月更新挂网议价监管名单,目前已有18个药品纳入重点监控,持续压缩价格异常空间。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药品价格治理已形成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管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