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 > 血小板谜题破解:罕见血癌研究登顶

血小板谜题破解:罕见血癌研究登顶

发布时间:2025-10-17 08:41:57 相关企业: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张磊/付荣凤团队在《临床癌症研究》发表重要研究成果,首次系统揭示了三阴性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TN-ET)这一特殊血液疾病类型的独特生物学特征与血栓形成机制。该研究为这一约占ET患者10%-20%的群体提供了精准诊疗的理论依据。


疾病特征:年轻患者与更低血栓风险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以血小板持续增多为特征的骨髓增殖性肿瘤,其中约10%-20%的患者为三阴性类型,即不携带JAK2、CALR或MPL这三种已知的驱动基因突变。
       这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通过对大规模临床队列的分析发现,与常见的JAK2V617F突变型ET患者相比,TN-ET患者表现出显著的临床特征差异:发病年龄更轻,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等炎症指标水平更低。更重要的是,TN-ET患者无论在诊断前还是随访期间,血栓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其国际血栓预后评分也明显优于JAK2突变患者。
 
机制探索:血小板活化水平的关键差异
       研究团队通过深入的功能实验,从细胞层面揭示了TN-ET患者血栓风险较低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与JAK2V617F突变ET相比,TN-ET患者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62P表达显著降低,血小板内钙离子浓度略有下降,同时血小板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磷脂酰丝氨酸暴露减少。
       进一步的机制研究表明,TN-ET患者血小板中的活性氧水平和线粒体超氧化物水平明显降低。通过蛋白质组学测序分析,研究人员确认TN-ET患者的血小板活化、凋亡和ROS通路评分均显著低于JAK2V617F突变患者,从分子层面解释了其血小板活化程度较低的生物学基础。
 
临床意义:迈向个体化治疗新阶段
       该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TN-ET临床队列研究之一,首次将血栓事件与血小板活化水平相结合,系统阐述了TN-ET的血栓形成机制。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研究提示,针对TN-ET这一特殊类型患者,临床医生需要根据其独特的血栓风险特征重新评估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现有的基于常规风险分层的治疗策略可能需要进行调整,以避免对这部分血栓风险较低的患者进行过度治疗。
       研究团队建议为TN-ET患者建立专门的血栓预测模型,这将有助于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在有效预防血栓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治疗相关出血风险。这一研究成果为完善骨髓增殖性肿瘤的诊疗体系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该研究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级科研项目的支持,体现了我国在血液疾病研究领域的持续创新实力。
上一篇:mRNA疫苗挑战肝炎治疗新高度 下一篇:没有了

注: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辽ICP备2024027922号-3 备案编号:辽网药信备字(2025)00206号 淘药网 医无忧 您身边的淘药专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