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解读
来那度胺的用法用量是什么?
2025-09-27 13:07:19
1035次播放
相关药品:
分享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来那度胺作为肿瘤靶向药物,其用法用量需根据不同适应症和患者身体状况精准调整,规范用药才能确保疗效并降低安全风险。
1、不同适应症的基础用法用量
来那度胺的剂量方案因适应症而异,需严格按周期服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联合地塞米松时,推荐25mg/日,每28天周期的第1-21天口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日,连续服用,3个周期后耐受良好可增至15mg/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需10mg/日持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为25mg/日,每28天周期的第1-21天用药。滤泡性或边缘区淋巴瘤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时,剂量为20mg/日,每28天周期的第1-21天服用,最多持续12个周期。
2、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
肾功能状态对来那度胺剂量影响显著,需根据肌酐清除率(CLcr)调整。肌酐清除率30-60mL/min的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或套细胞淋巴瘤联合治疗剂量降至10mg/日,维持治疗为5mg/日。无需透析的重度肾功能不全(CLcr<30mL/min)患者,联合治疗需15mg/隔日服用,维持治疗为2.5mg/日。透析患者需在透析后给药,具体剂量根据不同适应症进一步调整,确保药物在体内的安全代谢,避免蓄积毒性。
3、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时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与地高辛联用时,来那度胺可能升高其血药浓度,需定期监测地高辛水平。与促红细胞生成剂联用会增加血栓风险,临床需谨慎合用并密切观察血栓迹象。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前需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相互作用风险后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来那度胺的用法用量需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制定基础方案,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适应症剂量和周期各有不同。肾功能不全患者需依据肌酐清除率下调剂量,透析患者需在透析后给药。联合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调整剂量,才能在保障疗效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
1、不同适应症的基础用法用量
来那度胺的剂量方案因适应症而异,需严格按周期服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联合地塞米松时,推荐25mg/日,每28天周期的第1-21天口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维持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日,连续服用,3个周期后耐受良好可增至15mg/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需10mg/日持续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套细胞淋巴瘤治疗为25mg/日,每28天周期的第1-21天用药。滤泡性或边缘区淋巴瘤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时,剂量为20mg/日,每28天周期的第1-21天服用,最多持续12个周期。
2、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
肾功能状态对来那度胺剂量影响显著,需根据肌酐清除率(CLcr)调整。肌酐清除率30-60mL/min的患者,多发性骨髓瘤或套细胞淋巴瘤联合治疗剂量降至10mg/日,维持治疗为5mg/日。无需透析的重度肾功能不全(CLcr<30mL/min)患者,联合治疗需15mg/隔日服用,维持治疗为2.5mg/日。透析患者需在透析后给药,具体剂量根据不同适应症进一步调整,确保药物在体内的安全代谢,避免蓄积毒性。
3、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
联合用药时需警惕药物相互作用风险。与地高辛联用时,来那度胺可能升高其血药浓度,需定期监测地高辛水平。与促红细胞生成剂联用会增加血栓风险,临床需谨慎合用并密切观察血栓迹象。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前需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相互作用风险后调整用药方案,避免不良反应发生。
来那度胺的用法用量需根据不同肿瘤类型制定基础方案,多发性骨髓瘤、淋巴瘤等适应症剂量和周期各有不同。肾功能不全患者需依据肌酐清除率下调剂量,透析患者需在透析后给药。联合用药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调整剂量,才能在保障疗效的同时确保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