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解读
芦可替尼怎么吃?
芦可替尼作为治疗骨髓纤维化等疾病的JAK抑制剂,其服用方法需严格遵循剂量规范和监测要求,根据患者血小板计数确定起始剂量,并依据血液指标变化调整,以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1、用药前的准备与监测要求
芦可替尼使用前必须完成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为剂量确定提供基础依据。治疗初期需每周监测一次全血细胞计数,用药4周后可每2至4周监测一次,直至剂量稳定,之后可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常规监测。持续的血液指标监测能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为剂量调整提供关键参考。
2、基础起始剂量的规范设定
芦可替尼的起始剂量需根据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精准设定。对于血小板计数在100,000/mm3至200,000/mm3之间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5mg。血小板计数>200,000/mm3的患者,起始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20mg。而血小板计数在50,000/mm3至100,000/mm3之间的患者,最大起始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5mg。需注意的是,5mg每日两次的长期维持疗效数据有限,仅在评估获益超过潜在风险时谨慎使用,并需密切关注剂量调整需求。
3、基于血液学毒性的剂量调整原则
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血液学毒性,需按规范调整剂量以避免治疗中断。针对开始治疗时血小板计数不低于100×10⁹/L的骨髓纤维化患者,当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0.5×10⁹/L而中断治疗后,若ANC恢复至0.75×10⁹/L以上,重新给药时需从比中断前一周最大剂量低5mg每日两次的剂量、或5mg每日一次的剂量中选择较高者起始。此外,出现血小板计数降低时,需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减量,核心目的是通过及时调整维持有效治疗,减少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治疗暂停。
芦可替尼服用前需完成全血细胞计数检查,治疗初期每周监测血液指标,稳定后定期监测。起始剂量依血小板计数设定,治疗中若出现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需按规范减量或暂停后重启,以较低剂量或安全剂量恢复治疗。遵循这些服用规范和调整原则,能在保障疗效的同时降低血液学毒性风险,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1、用药前的准备与监测要求
芦可替尼使用前必须完成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包括白细胞分类计数,为剂量确定提供基础依据。治疗初期需每周监测一次全血细胞计数,用药4周后可每2至4周监测一次,直至剂量稳定,之后可根据临床需求进行常规监测。持续的血液指标监测能及时发现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为剂量调整提供关键参考。
2、基础起始剂量的规范设定
芦可替尼的起始剂量需根据患者治疗前的血小板计数精准设定。对于血小板计数在100,000/mm3至200,000/mm3之间的患者,推荐起始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15mg。血小板计数>200,000/mm3的患者,起始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20mg。而血小板计数在50,000/mm3至100,000/mm3之间的患者,最大起始剂量为每日两次,每次5mg。需注意的是,5mg每日两次的长期维持疗效数据有限,仅在评估获益超过潜在风险时谨慎使用,并需密切关注剂量调整需求。
3、基于血液学毒性的剂量调整原则
治疗过程中若出现血液学毒性,需按规范调整剂量以避免治疗中断。针对开始治疗时血小板计数不低于100×10⁹/L的骨髓纤维化患者,当因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低于0.5×10⁹/L而中断治疗后,若ANC恢复至0.75×10⁹/L以上,重新给药时需从比中断前一周最大剂量低5mg每日两次的剂量、或5mg每日一次的剂量中选择较高者起始。此外,出现血小板计数降低时,需参考相关标准进行减量,核心目的是通过及时调整维持有效治疗,减少因血小板减少导致的治疗暂停。
芦可替尼服用前需完成全血细胞计数检查,治疗初期每周监测血液指标,稳定后定期监测。起始剂量依血小板计数设定,治疗中若出现中性粒细胞或血小板减少,需按规范减量或暂停后重启,以较低剂量或安全剂量恢复治疗。遵循这些服用规范和调整原则,能在保障疗效的同时降低血液学毒性风险,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芦可替尼RUSODX
生产厂家:老挝大熊制药
功能主治:鲁索替尼适用于治疗中危或高危骨髓纤维化, 包括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后骨髓纤维化患者。
用法用量: 1、骨髓纤维化 成人,每12小时口服一次,每日两次,以此作为适应症。luxolitinib的用量一般在5mg到25mg之间,根据患者的情况应该增加或减少。 2、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成人,每天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