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鸣音亢进(3)
原因
肠鸣音亢进可以是人体在饥饿状态下,或者大量进食后的正常生理现象。
若为病理性肠鸣音亢进,则最常见于机械性肠梗阻,多由肠套叠、胃肠道肿瘤、进食后剧烈运动所诱发。
此外,病理性肠鸣音亢进还可见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以及药物、毒素、过敏反应等情况。
疾病因素
肠梗阻
肠内容物在肠腔中的正常流动受阻时,即发生肠梗阻。
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小肠梗阻与结直肠梗阻,其中80%见于小肠。
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机械性肠梗阻或功能性肠梗阻。
机械性肠梗阻:因肠腔内或肠腔外机械性压迫引起肠腔体积缩窄,导致肠内容物无法正常通过。多见于肠粘连、肠扭转、疝、恶性肿瘤、感染性和炎症性疾病,以及先天性肠道闭锁等。
动力性肠梗阻:因肠管蠕动功能障碍引起肠腔内容物无法顺利向前通过肠道,但无器质性肠腔狭窄,多为神经反射或毒素刺激相关。根据肠管蠕动功能障碍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和痉挛性肠梗阻,与肠鸣音亢进的多为痉挛性肠梗阻,多见于肠道功能紊乱、慢性铅中毒等。
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
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可引起急性胃肠炎,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泻,尤其以诺如病毒、轮状病毒、沙门菌、弯曲杆菌、志贺菌、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为代表,引起胃肠道蠕动伴随液体的分泌和排泄呈增强趋势,从而表现出肠鸣音亢进。
消化吸收障碍
常见于慢性胰腺炎、乳糜泻、Whipple综合征等疾病,小肠粘膜发生病变,吸收功能减弱,大量残余物堆积在肠腔,肠道为将其排出而蠕动功能增强,表现出肠鸣音亢进。
运动障碍性肠道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肠易激综合征等因肠道蠕动原发性增强,从而表现出肠鸣音亢进。
肿瘤
消化道原发性肿瘤如胃癌、小肠息肉、结直肠癌等均可引起肠腔狭窄,具有类似肠梗阻的特点,导致肠蠕动增强,从而表现出肠鸣音亢进。
部分神经内分泌肿瘤如VIP瘤、胃泌素瘤、类癌等通过分泌活性物质,如5-羟色胺、胃泌素等,促进肠粘膜分泌肠液,进而引起肠道蠕动增强,表现出肠鸣音亢进。
非疾病因素
食物因素
糖类消化吸收不良
如乳糖不耐受患者、麦胶性肠病患者等在进食含乳糖的食物或含麦胶的麦粉食物后可出现腹泻,同时肠蠕动功能增强,表现出肠鸣音亢进。
食物中毒或毒物
部分有毒食物如蘑菇、贝类、河豚等,或某些特殊化学物质均可引起腹泻,肠蠕动功能增强,表现出肠鸣音亢进。
饮食习惯不当
处于饥饿状态,或大量进食后的健康人群也可以出现肠鸣音亢进。
使用过的药物
泻药
服用各类泻药后可导致胃肠道蠕动增强,出现肠鸣音亢进。
促胃动力药
服用各类促胃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可导致胃肠道蠕动增强,出现肠鸣音亢进。
内分泌药物
服用左甲状腺素片等药物可提高机体代谢率,增强肠道蠕动,出现肠鸣音亢进。
精神心理因素
大量研究均支持精神心理对消化系统的重要性,以脑肠轴为代表的研究认为个体精神心理状况会显著影响消化系统功能,过度紧张、焦虑、等情绪可能引起肠道蠕动增强,出现肠鸣音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