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医药资讯 > ITP治疗迎新突破,首款BTK抑制剂获批

ITP治疗迎新突破,首款BTK抑制剂获批

发布时间:2025-10-15 08:37:20 相关企业: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口服BTK抑制剂Rilzabrutinib(瑞扎布鲁替尼)用于治疗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作为全球首款获批用于ITP领域的BTK抑制剂,该药物的上市标志着这一自身免疫性出血疾病的治疗正式迈入靶向治疗新阶段。


精准调控:多重机制打破治疗困局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为血小板计数降低及出血风险增加。尽管现有治疗方案能使部分患者获得早期缓解,仍有相当比例患者会发展为慢性ITP,面临治疗选择有限的困境。
       Rilzabrutinib作为一种高效、选择性口服BTK抑制剂,通过多重免疫调节机制发挥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能够抑制B细胞活化、减少自身抗体产生,并阻断巨噬细胞中Fcγ受体介导的血小板吞噬作用。同时,该药物还可抑制NLRP3炎性小体激活,调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活性氧生成等血栓炎症关键环节,实现对免疫系统的多靶点调控。
 
三代演进:可逆结合实现精准制动
       作为第三代BTK抑制剂代表,Rilzabrutinib在分子结构上实现了重要突破。相较于第一代产品,其在嘧啶环上引入复杂侧链结构,使其能够以高选择性、可逆的方式与靶点结合。这种可逆结合机制不仅赋予药物更高作用特异性,同时避免了非靶向结合的持续存在,为提升治疗安全性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创新设计使得Rilzabrutinib在保持BTK抑制剂疗效优势的同时,有望显著优化其安全性特征,为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ITP患者提供了更为理想的治疗选择。
 
临床验证:持久应答与安全性兼备
       此次获批基于关键III期LUNA 3临床试验的积极数据。这项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纳入了202例成人原发性持续性或慢性ITP患者。
       研究结果显示,Rilzabrutinib组23%的患者达到持久血小板应答的主要终点(定义为最后12周内至少8周血小板计数≥50,000/μL且无需挽救治疗),显著优于安慰剂组的0%。更令人鼓舞的是,总体血小板应答率高达65%,且首次应答中位时间仅需36天。
       在安全性方面,Rilzabrutinib表现良好,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当,且多数为1-2级轻中度事件。此外,该药物还显著改善患者出血情况,减少52%的挽救治疗需求,并在第13周即显著改善患者身体疲劳感,全面提升生活质量。
 
市场前景:百亿蓝海迎来新突破
       ITP全球发病率约为2-10/10万人,发病高峰集中于20-30岁及60岁以上人群。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入和治疗需求的增长,该领域市场规模预计已超过百亿元。
目前,ITP治疗遵循个体化原则,从紧急治疗、一线糖皮质激素到二线TPO受体激动剂等多层次方案。Rilzabrutinib的获批为现有治疗格局注入了新的活力,特别是为传统治疗应答不佳的患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除ITP外,Rilzabrutinib在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IgG4相关疾病等多个罕见病领域也获得孤儿药资格认定,展现出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随着其在全球市场的持续推进,该产品有望为更多免疫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注: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辽ICP备2024027922号-3 备案编号:辽网药信备字(2025)00206号 淘药网 医无忧 您身边的淘药专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