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伐曲泊帕是血小板生成素受体激动剂,且是口服的,它用来治疗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该药物促使血小板生成,是通过刺激骨髓里的巨核细胞增殖、分化来达成的,和传统治疗方案比,阿伐曲泊帕有给药便利、起效迅速等特性,这给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阿伐曲泊帕如何发挥作用
阿伐曲泊帕与血小板生成素受体特异性结合,激活了JAK - STAT信号通路,巨核细胞由此走向成熟,进而推动血小板生成,这种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的血小板输注,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也存在差别,它是直接针对血小板生成过程来实施调控的。
在患有慢性肝病的患者里面存在这样一种情形,血小板减少常常和脾功能亢进、血小板生成素水平降低等因素存在某种联系。阿伐曲泊帕可以让这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有效提高,从而使出血风险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临床数据表明这样的结果,用药之后3至5天就能发觉血小板计数有明显上升,这为后续阶段的诊疗操作创造了条件。
哪些患者适合使用阿伐曲泊帕
一些肝病患者,他们需要经历穿刺检查,并且要定期进行,还有些得去做手术,这些人是阿伐曲泊帕主要适用人群,这类人一般属于慢性肝病伴发血小板减少症者,尤其是打算计划进行侵人性操作的患者,他们的血小板计数通常低于50×10^9/L,存在操作相关的出血风险或者是自发性出血风险,而阿伐曲泊帕针对这类人能够给予有效的血小板支持。
对药物成分过敏的人属不符合适用情形状况,患有活动性所脉疾病的患者属不符合适用情形状况,近期有血栓史的患者属不符合适用情形状况。与此同时,孕妇需慎重使,哺乳期妇女也需慎重使用,因为相关安全性数据不足够。着手开始治疗前行,医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医生会评估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医生也会全面评估患者的合并用药情形。
阿伐曲泊帕的正确服用方法
标准推荐剂量规定为每日进行一次,一次的量是20mg,服用的时候需在进食之前最少1小时或者进食之后最少2小时方可,这样的空腹服用要求目的在于保证药物吸收的稳定性,疗程通常按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反应以及治疗需求来确定,一般持续5天左右。
对特殊人群来讲,肾功能不全患者通常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则要密切监测。要是漏服一次药物,记得处于此情况应马上补服,但若已临近下次服药时间点,就应跳过漏服剂量,接着按原计划继续服药,绝不可加倍剂量。
阿伐曲泊帕可能产生哪些副作用
头部疼痛,归属平常可出现副作用范畴內,疲惫、恶心这类情况同样是,多数状况表现为程度较轻,并且能够自己恢复,部分病患存在出现发热现象的可能性,或者是腹部疼痛,又或者是周围临近部位出现水肿,这些反应一般来讲不会对持续开展治疗造成影响,于临床研究进程里,这些不良表现出现的概率和使用安慰剂的那组是一样相当的 。
需要特别加以关注的是,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特别是血小板计数处于过高形态的时候。肝功能失代偿的患者,有肝性脑病加重有这种可能出现的情形。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是极其重要关键的,当血小板计数超过200×10^9/L这个数值之际,就应当考虑减少药物剂量或者停止用药,通过这种方式降低血栓发生的风险。
阿伐曲泊帕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使用抗凝药时,或许会致使出血风险增加,此时要密切监测出血体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同样如此,这类药物有华法林,有肝素,还有氯吡格雷等,在必须联合使用的情形下,医生会权衡利弊,可能会调整药物剂量,或者加强监测。
中度或强效的CYP2C9抑制剂,或许会对阿伐曲泊帕血药浓度产生影响,这类抑制剂中还有CYP3A4。当一并吃这种类抑制剂时,建议把阿伐曲泊帕剂量缩减到每次20mg,每周三次。消胆胺这类结合树脂类药物会使阿伐曲泊帕吸收降低,应当避免同时使用。
阿伐曲泊帕的临床效果如何评估
通过系列监测血小板计数来评估治疗效果,基线血小板计数处于 40 至 50 乘以 10 的 9 次方每升的患者,经过 5 天治疗,通常能达到 50 乘以 10 的 9 次方每升以上的目标水平,针对计划接受手术的患者,目标血小板计数或许会设置得更高。
不但要评估患者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情况,在其他数值指标之外,治疗成功的标志涵盖自发性出血现象减少,具备安全接受预定手术操作的条件,血小板计数保持在目标范围内,长期用药的人需要定期评估肝功能和血栓风险。
针对阿伐曲泊帕,在临床相关实践当中,身为医生的人,需要持续不停地关注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去进行调节,调节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拥有的疗效,另一方面是其具备的安全性 。